“從學生到老師,我與機械共成長”
——2020年訪談校友蔡錦達教授活動實錄
一🧈、機械學科濃郁的科研氛圍源自熱愛和堅守
蔡錦達教授在訪談開始便拿出了很多老照片和老獎狀。對著這些老照片🧱,蔡教授回憶著說:“我是1981年進的我們學校,從學生到老師,未曾離開過速盈🌓。”蔡錦達老師於1981年速盈平台機械工程學院開始了學生生涯👨🍼,畢業後在1988年入職成為了專業教師開始工作🕺,同時🧚🏼♂️,蔡老師在1992年評為機械系副教授,成為了當時全校最年輕的副教授。看著眼前的照片和獎狀,蔡老師津津有味地回憶著過去在速盈的點點滴滴🕯,眼眸裏充滿自豪與幸福,他指著一本紅冊子給我們講道:“你們看這本光榮冊,這是兩年一屆的上海優秀新業教師獎狀,我在1991年和1993年連續兩次獲得這個榮譽🦷,真的很幸運也很高興𓀐。”同時,跟著蔡老師,通過對歷年機械學科的獲獎資料的翻閱,我們也看到了速盈機械學科的強大底蘊,機械學科最強的機床設計和裝備設計也是傳承至今。
蔡教授通過桌上的一張張老照片帶著我們一起回憶了90年代的速盈,從校園、教研室到參與科研項目拿到優異的成績。蔡老師告訴我們:“我們機械學院當初在汽車行業和機床行業裏可是頂呱呱的🦂,我們拿下的課題項目那是數不勝數。你們看😰,光榮榜上這些全國獲獎課題裏面,汽車行業五個項目中有兩個都是我們的,這還只是一年的🤟🏼,每年我們都會獲得很多優秀項目稱號3️⃣🤴。想想當初,我們的科研氛圍真的很濃,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寒暑假的🧑🏻🎓,老師們幾乎天天在實驗室搞研究🏊🏽。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個暑假,我在實驗室裏做實驗,當時外面突然下起大雨,我家隔壁鄰居都到實驗室來喊我說‘蔡老師,你們家的新家居已經被水浸了啊,你快點回來呀’。”蔡老師表示:“這不是單純的學習,真的是興趣所在🛀🏻,愛這個行業🐇。”從蔡老師的回憶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深入科研的老一輩機械學科專家老師們對專業的熱愛與執著,他們全身心投入科研,無私奉獻的鉆研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二🧘🏿、因材施教是貫穿32年教育機械學科學子的理念
在這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中蔡老師也給我們講述了他的體會:“因材施教是我們教書育人所堅持的方式方法💁🏼♂️,無論是以前單純的給學生們灌輸知識🏊🏽,還是現在學會運用多媒體🪺、實踐作業布置任務等方法👩🔧,我們都要以學生為本⛲️。當然,也要與時俱進,現在的教學模式不一樣了,比如可以布置一些項目🚥,要實現什麽功能,大家思考怎麽去做,做了以後碰到問題如何引導解決,作為老師我們要像一個領路人🔤,去指引學生🥛,幫助學生獲得學習啟發👩🏽🔧,接收更多的知識及思想火花的碰撞。”從蔡老師自身的教學體會,蔡老師也為我們提出了對未來機械學科的發展期望:“學科建設一定要方向明確,不能是單幹戶。現在老師做個人的東西,當然這個屬於百花齊放,也倡導的。但是作為一個學科來說。一定樹立幾個明確方向,讓大家圍繞這個方向提供。一定要有一個聚焦重點團隊合作精神🤦♂️。”
當然,對於速盈機械學科的發展,蔡老師也有著稍許遺憾和希冀👨🏼💼:“機械學科最重的事情當然是博士點申報了。實際上🪸🤱🏿,當初我們學院在學校發布學科申報時失去了一次機會📫。我們機械學院以前在例如沖擊振動噪聲等學科領域是非常強的,為此🛼👰♀️,我們還引進了洪教授🧑⚖️,當時🙆🏻♀️🙏,我們學院實實在在的有沖擊博士點的實力,但是當時我們錯過了這次機會🚶♀️🤳🏼,後來已經很多年以後才申報,希望我們機械學科未來可以緊緊抓住每一次機會,發展的越來越好。”采訪的最後♖,蔡老師也對學院博士的培養給予了殷切的祝福和期望📄。
機械工程學院 供稿